登革熱的檢查方法
登革熱是病毒引起、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輕型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,短期發熱,全身疼痛較輕,皮疹或無疹,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。因癥狀不典型,容易誤診或漏疹。重型登革熱早期具有典型的所有表現,但于3~5病日突然加重,劇烈頭痛、嘔吐、譫妄、昏迷、抽搐、大汗、血壓驟降、頸強直、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。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。
播媒介:伊蚊,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,但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。廣東、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,而雷州半島、廣西沿海、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。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,即可獲得感染,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--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,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。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,即將病毒傳播給人。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,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。
近期登革熱疾病還是比較流行,很人多平長都以為是小毛病就沒去關注,錯過了治療的時機,使得這樣的疾病困擾著自己的生活,所以提前了解等個人相關方面的知識很重要。以下就是登革熱的檢查介紹:
(一)一般常規檢查
1、周圍血象:患者的白細胞總數起病時即有減少,至出疹期尤為明顯;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也見降低,并有明顯核左移現象,有異常淋巴細胞,退熱后1周血象恢復正常。
登革出血熱患者的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增多,后者見于嚴重病例及有繼發感染者,一般在1萬/mm3以上。血小板減少,低可達1萬/mm3以下。
2、尿常規:可有少量蛋白、紅細胞、白細胞,有時有管型。
(二)病毒分離:取早期病人血液,接種于白紋伊蚊細胞株(C6/36)、分離病毒后須經型特異性中和試驗或血凝抑制試驗加以鑒定。
(三)血清免疫學檢查:取雙份血清作補體結合試驗、中和試驗或血凝抑制試驗,以血凝抑制試驗的靈敏性較高,而以補結合試驗具特異性。登革熱恢復期單份標本補體結合抗體效價達到1∶32以上有診斷意義;雙份血清效價遞升4倍以上可確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