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喋呤是人體內三磷酸鳥苷的代謝產物,是單核-巨噬細胞經激活的T細胞釋放的γ-干擾素刺激而產生的一種低分子嘧啶化合物。其在血液,尿液\腦脊液及胸腹水等體液中較穩定存在,持續時間長,且不易在體內滅活或降解,是反映“淋巴細胞-巨噬細胞軸”所介導的細胞免疫狀態的較好標志物。臨床資料顯示,惡性腫瘤,感染性疾病,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待均可見體液新喋呤水平升高,觀察其變化有助于監測機體細胞免疫活化及炎癥反應狀態,進而了解疾病進展及其活動性。
新喋呤的生物學功能
新喋呤又稱6-D-紅三羥基丙喋呤,其生物學特性尚未*明了,在體內主要由單核-巨噬細胞產生,其他細胞,如臍靜脈內皮細胞和培養的腎臟上皮細胞也可以IFN-γ刺激下釋放Np,但其釋放的總量比巨噬細胞產生的要少得多,被刺激的T細胞上清液能刺激巨噬細胞中加入1個單位的IFN-γ就能在上清液中測出Np,而加入抗IFN-γ單抗則能*阻斷Np釋放。在體外IFN-α也可誘導產生Np,但所需IFN-α劑量至少要比IFN-γ高1000倍才能生成相當數量的Np。其他巨噬細胞激活物質如酵母多糖,佛波醇酯,集落刺激因子及IFN-β均不能誘導生成相當數量的Np,所以激活的T細胞產生的IFN-γ是Np釋放有效的刺激物。但脂多糖和腫瘤壞死因子-α能增強IFN-γ刺激Np釋放的作用,在患者體內如白細胞介素-2等細胞因子可誘導T細胞釋放IFN-γ,從而刺激Np生成,而粒-單核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通過提高單核/巨噬細胞數量使Np水平增高。新喋呤
IFN-γ和IL-2是輔助T細胞I型分泌的代表性細胞因子,它們通過調節細胞毒T細胞激活機體細胞免疫系統,因此,病毒感染,細胞內細菌感染及細胞內寄生蟲感染等細胞免疫反應為主的疾病,可伴有Np水平明顯升高,所以測定這些疾病患者的Np水平可以用來監測其細胞免疫活化狀態,而急性細菌感染Np水平僅中度升高,此時以輔助T細胞II型(Th2)參與的體液免疫反應占主導,其特征性因子是IL-4、-5、-6、-9、-10、-13,這些細胞因子不能誘導產生Np。